物理處理方法
物理處理法是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懸浮污染物(包括油膜和油珠),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。常用的有過濾法、沉淀法、浮選法等。
(1)過濾方法:用過濾介質攔截污水中的懸浮物。過濾介質包括篩網、紗布和顆粒,常用的過濾設備包括格柵、篩網、微濾器等。
1)格柵和篩網。在排水工程中,廢水通過下水道流向水處理廠。首先,一組金屬框架(格柵)、穿孔板或濾網(篩網)應由斜放在通道中的金屬制成,以防止漂浮物或懸浮物通過,并被阻留在格柵、細篩或濾料上。
該步驟屬于廢水的預處理,其目的在于回收有用物質;初步漫清廢水,有利于后期處理,減輕沉淀池或其它處理設備的負荷;保護抽水機械,避免因顆粒堵塞而發生故障。保護泵和其它處理設備。柵欄截取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污水水質和柵欄間隙的大小。清除渣滓的方法有人工和機械兩種。爐渣應及時清理處理。
篩網主要用于截取粒度在幾毫米到幾十毫米之間的細小懸浮雜物,如纖維、紙漿、藻類等。,通常由金屬絲和化學纖維編織或穿孔鋼板制成,孔徑一般小于5毫米,最小可為0.2毫米。篩網過濾裝置包括滾筒式、旋轉式、轉盤式、固定式振動斜篩等。無論什么結構,它都不僅可以截取污垢,還可以方便地卸載和清潔篩面。
2)顆粒介質過濾(又稱彤、濾、驚料過濾)。當廢水通過顆粒過濾材料(如石英砂)床層時,細小的懸浮物和肢體被截留在過濾材料的表面和內部間隙中。常用的過濾介質有石英砂、無煙煤、石榴石等。過濾材料在過濾過程中被物理截留、沉降和吸附。過濾效果取決于過濾材料孔徑、過濾材料層厚度、過濾速度和污水性質。
當廢水從上到下流過粒狀過濾層時,位徑較大的懸浮顆粒首先被截留在表面過濾材料的間隙中,使得該層過濾材料的間隙越來越小,逐漸形成一層主要由被截留的團體顆粒組成的過濾膜,起到主要的過濾作用。這種功能屬于阻力截取或篩選功能。
廢水通過過濾層時,許多過濾材料表面提供了巨大的懸浮物沉降的有效面積,形成了無數的小沉淀池,懸浮物容易在這里沉降。這種作用是重力沉降。
濾料表面積大,與懸浮物有明顯的物理吸附作用。另外,砂粒在水中經常帶有表面負電荷,可以吸附帶正電荷的鐵、鋁等肢體,從而在濾料表面形成帶正電荷的薄膜,然后吸附帶負電荷的膠土和各種有機物等膠體,與砂粒接觸絮凝。
(2)沉淀法。沉淀法是利用污水中懸浮固體和水的相對密度不同的原理,利用重力沉降將懸浮固體從水中分離出來。根據水中懸浮顆粒的濃度和絮凝特性(即相互聚集的能力),可分為四種類型:
1)分離沉降(或自由沉降)。在沉淀過程中,顆?;ゲ痪酆?,單獨沉淀。位置只受水中重力和水流阻力的影響,形狀、尺寸和質量不變,降速也不變。
2)凝結沉淀(或稱凝結沉淀)。凝結沉降是指在凝結劑的作用下,將廢水中的膠體和微小懸浮物凝結成可分離的凝結體,用重力沉降分離去除。凝結沉淀的特征是在沉淀過程中,由于粒子接觸碰撞而相互聚集形成大絮體,粒子的尺寸和質量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,其沉淀速度也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。
常用的無機凝集劑有硫酸鋁、硫酸亞鐵、三氯化鐵和聚合鋁,常用的有機凝集劑有聚丙烯冷凝劑等,也可以采用水玻璃、石灰等凝集劑。